
形态特征:
多年生草本植物,植株从带有结节的块茎中生出并匍匐生长,悬挂时茎叶会自然下垂。
该种块茎呈灰色,木质化;质地坚硬、有褶皱。直径约5厘米。从中萌生出数根紫色、线状的匍匐茎。爱之蔓的匍匐茎最长可以达到1-2米,但通常不会超过45厘米。该种会在叶腋处长出圆形块茎,称“零余子”,有贮存养分、水分及繁殖的功用。新生的块茎可以为原有的匍匐茎分枝。
叶对生,长1-1.5厘米,宽约1.5厘米,沿匍匐茎排列,每隔约8厘米有一对。叶肥厚肉质,呈心形,叶柄较短。叶深绿色,叶面上有灰、白色网状花纹,叶背呈紫红色;
花朵自叶腋2厘米处生出,花较细长,壶状,颜色鲜艳,红褐色,长约2.5厘米。花托隆起,呈紫色。花后结出羊角状的果实。该种花期为春季、夏末至早秋,每朵花可持续开放约6周。

生长环境:
爱之蔓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~25℃,但也能耐受夏季35℃的高温,能耐受冬天10℃左右的低温,对温度的适应性较强。性喜散射光,忌强光直射。不喜肥,特别忌施高磷钾肥。由于其根部有硕大的块茎,能够储存养分和水分,因而是一种非常耐旱的植物。
分布范围:
该种分布于南非(林波波河、普马兰加省、夸祖鲁-纳塔尔省、西开普省、东开普省)、斯威士兰、肯尼亚、津巴布韦共和国、墨西哥(外来物种)、印度(栽培物种)。

病虫防治:
爱之蔓具有较强的抗病性,一般栽培中如果没有外源病虫侵染,很少发生病虫害,只是在日常栽培中应注意调控环境、避免外源病虫侵染。
主要价值:
爱之蔓常用吊盆栽植,常悬于门侧、窗前,茎蔓随风飘摆,十分有趣;用陶瓷盆栽置于室内墙角、高花架上或书柜顶上,其茎蔓下垂,飘洒自如,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。